196体育app官网怎么解封

55年授衔,傅作义为何不是开国上将?毛主席:授上将委屈他了

望着天安门城楼下的群众,毛主席深切体会到国家安定和平给大家带来的幸福。再看看身边的将士们,都是从抗战时期并肩作战到现在的老战友。

主席,名单已经公布了,但不少人感到疑惑,觉得按理说傅作义也应该出现在这份名单之中。

看到秘书前来汇报工作,毛主席只是从容地微微一笑,没有其他多余的反应。

傅作义自然不在那份名单之上,因为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他们清楚傅作义的贡献,他完全配得上更高的赞誉!

傅作义到底为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让毛主席大加赞赏?他最终又荣获了什么称号呢?

1955年,毛主席决定,参考苏联的上将制度,为我国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将帅们,正式授予上将军衔。

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对如何确定上将名单感到为难,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份荣誉授予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

名单公布后,立即掀起巨大波澜。众多名将上榜理所当然,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家公认会入选的傅作义却并未出现在名单之中。

大家得知此事后,满心疑惑,纷纷向毛主席反映了这一情况。

众人对傅作义先生未获上将军衔感到诧异,觉得虽然他曾是国民党成员,但鉴于他对共产事业的贡献,他完全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

确实,傅作义并非一开始就投身共产党,事实上,他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国民党的一位重要将领。

听到这番话,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竟然露出了笑容,显得非常开心。

哈哈,傅作义自然不在那份名单上,不是他不配那军衔,而是那军衔太低,配不上他。再说,名单上许多人曾是他手下,同授一衔,不就等于贬了他吗?

由此可见,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尽管傅作义曾是国民党一员,但他们仍能认可他为共产主义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傅作义作为国民党将领,因在北平和平解放中的关键角色及后续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和群众的尊重。其事迹令人敬佩,而非所谓“抱不平”。

傅作义在年仅十五岁时,因早早接触到革命思想,便毅然决定投身军旅,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1910年,傅作义离家投身国民党工作,他勤奋努力,很快在军队中步步高升,成为了高层的一员。

1939年,傅作义接到命令,率领大军前往绥西的后套地区。他带着队伍,一路跋山涉水,最终顺利抵达了指定位置。

此地景色迷人,让傅作义常觉自己仿佛不在乱世。但好景不长,现实的难题很快就让傅作义感到头疼不已。

绥西后套虽风景秀丽,但有个大问题:耕地面积太小。

百姓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供养这支庞大的十万大军呢?

然而,在那个时代,军人如同顶梁柱。为了他们守护家园,百姓们虽有不满却隐忍不发,许多人情愿自己挨饿,也要把粮食上缴给军队。

傅作义很快意识到,士兵们从军本为守护百姓,可百姓怎会如此支持他们?这让他深感不解。

经过傅作义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他提出了一个新军事管理方案:大力发展水利,实现部队自给自足。

他建议,借助绥西后套地处黄河边的优势,让军队在那里自给自足。长远来看,发展顺利的话,还能惠及百姓,让大家都不愁吃穿。

事实证明,傅作义是对的。黄河问题导致大片耕地荒废,他提出治理黄河后,耕地得以恢复,显著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可是,傅作义还未来得及推进他的黄河治理方案,也没能兑现黄河不再泛滥的誓言,国民党内部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刚传来,大家还没来得及庆祝,紧接着,一场持续三年的内战就迅速拉开了序幕。

蒋介石觉得自己有强大靠山,根本不把人民的共产组织当回事,觉得那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出乎意料的是,那支他原本不看好的队伍竟逐渐壮大。等他回过神来,发现其发展已势不可挡,远超他的预想。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多次发起反共行动。但不少爱国将领反对,他们认为在国家危急时,应携手共产党共同抗日,而非像蒋介石那样固执己见。

面对巨大压力,蒋介石最终选择了让步。与此同时,傅作义并未牵涉其中,他正全心投入在绥西后套的水利建设,致力于为当地百姓造福。

到了1947年,蒋介石不得不插手,因为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原本以为能轻松对付共产组织,事实上却远比想象中复杂棘手。

这支队伍在装备和管理上虽不及国民党,但生命力与感染力极强,令人惊叹。许多将领在与共产党接触后,都选择了接受和平谈判。

蒋介石十分震惊,但转念一想,又忆起了那支默默无闻、差点被他遗忘的队伍。

那时,国内民众普遍渴望和平,希望内战早日结束,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但蒋介石一心只想维护自己的统治,不顾民意,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立场。

1949年1月,深受民众支持的共产党势力势如破竹,即将解放全国。而蒋介石仍沉浸在幻想中,期望傅作义能为他拼命抵抗。

他没料到,在绥西后套的日子里,傅作义目睹了无数百姓的困苦。他深知,军队稍有动静,就可能让许多底层家庭支离破碎。

他真心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会成真,心里满是不愿接受的情绪,只希望一切能有所不同,能避开这不愿目睹的局面。

他最终决定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率领五十多万国民党将士举行起义,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的行列。

等所有事情都安稳下来,傅作义独自去见毛主席。望着面前平易近人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傅作义心中突然涌起一股羞愧之情。

这些年,国民党固执己见,害苦了无数百姓。现在看到你们,我内心真是无比愧疚,感觉无地自容!

傅作义同志,你为了百姓和国民党士兵,不惜背负骂名也要促成和平。这是何等的功绩!请别感到羞愧,你的努力与贡献,大家一定会铭记在心。

听完这话,傅作义非常感动。接着,他们热烈讨论起来,话题从国际局势转到国内现状,聊得十分投机。

傅作义同志,现在你加入了共产党,组织会考虑给你安排合适的岗位。你有什么个人意向或者想法吗?

多年来,傅作义跟随国民党历经无数战火,但他始终厌恶这些场景。他更愿意默默为百姓做事,远离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不愿再目睹战争的残酷。

这么多年征战沙场,我真的打累了。要是组织能批准,我特别想回到黄河边,为治理黄河出一份力。

毛主席知晓傅作义的事迹,也了解他在黄河治理方面的才能。因此,当傅作义提出相关见解时,毛主席并未提出异议。

你在黄河治理上的成就让人难以企及,但仅仅回去可不行。你得担任水利部部长,负责全国水利事务,这样才能发挥你的专长。

最终,傅作义决定不再领兵,而是转战黄河岸边,去实现他长久以来治理黄河的梦想。

1955年授衔时,傅作义觉得当水利部部长为百姓办实事更实在。因此,毛主席说他担任此职有些委屈,确实不无道理。

#深度好文计划#